歷史會永遠記得2020這一年,時間之河掀起了滔天巨浪,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席捲全球,對人類帶來無可抹滅的傷害,許多人失去了性命,心中充滿了悲傷,許多人失去了工作,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所有人類不分地域、種族,人心惶惶不安。在醫療與科技不斷尋求解方的同時,我們個人還能以什麼方法突破困境呢?
國立空中大學副校長沈中元教授藉由自身經歷與心得,分享具體的幽默錦囊,激勵大家培養正向態度,以幽默感來面對挫折與危機,解封疫情人生。
國立空中大學副校長沈中元教授,分享個人如何練習,找到會心一笑的方法,找到轉身奮起的勇氣。圖片來源:大愛電視提供。
幽默,可以說是「轉念」的過程。同樣一件事情,有幽默感的人就是懂得正向思考。當病痛和意外來臨時,也較能應對人生的挫折與危機。幽默感是每個人都應該培養的生活態度。沈中元教授以個人故事,分享自己如何找到勇氣,學習重新站起來的力量。
家位於花蓮雲門翠堤大樓的四樓,2018年2月6號,花蓮大地震後,鄰居打電話通知他,「教授,你家四樓變一樓了!」沈教授當下回應,「這樣喔!四樓變一樓,這樣做店面價錢比較好!」。因為「房子倒了,人不能倒。家人在哪裡,家就在那裡。」他在24小時之後,收拾好心情,於臉書發文自勉。
世界知名的義大利演唱家安德烈波伽利天生青光眼,從小看不見30公分以外的事物。12歲那一年,一顆足球踢過來,打中了他的眼睛,安德烈波伽利自此全盲!年少的波伽利哭著向媽媽說,「瞎子長大還能做什麼呢?」,波伽利的媽媽鼓勵道,「上帝奪走了你的眼睛,但是也親吻了你的嗓子,祂給你這麼好的歌唱天賦,好好學唱歌吧!」。波伽利從此認真學習,終於在30多歲那年,一次偶然幫別人代班的機會於歌壇崛起,成為世界級的歌唱家。
唯有具備幽默態度,碰到人生苦難才能快速擦乾眼淚,重新站起來。沈中元教授提出個人經歷重大病痛的三個心得:
首先,千萬不要問「為什麼是我」。人生不可能每天都是陽光,將風吹雨打當作難關來挑戰就對了!再來,重建未來美好的生活想像。把每天當成全新的一天,當成夢想的再出發,過去怎麼過日子,未來也會變得更好,美好是需要努力的。第三,沒有人天生勇敢,請試著與勇敢做朋友。
有人天生就有幽默感,但是沈中元教授坦言,自己是一點一滴透過知識來練習培養的。他綜合個人多年心得觀察,提供了十個幽默錦囊。包含自我解嘲、諧音協音、語言碰撞、小題大作、知識推理、陽關三疊、想入非非、肢體語言、古今故事、語言節奏等等。其中有幾項元素,在生活中較易於發揮,像是自我解嘲,可以就自己出生成長、學經歷、身材長相,做為個人解嘲題材。拿自己來發揮最為適當,千萬不可在他人缺點上做文章,那就不是幽默,而變成嘲諷了。
一個幽默酵素的發生,通常有三段語言結構,一般人可能只記得最後那一段的轉折效果,忽略語言結構其實必須經過前面類似的鋪陳,直到第三段產生轉折,才能引發效果。沈中元教授說,自己的老家是花蓮擁有68年歲月的豆腐老店,母親在菜市場賣豆腐,當選花蓮縣模範母親那年,他推著披彩帶的母親來到菜市場接受朋友掌聲。這時,阿財跑過來說:「歐巴桑,模範母親耶,有夠厲害!」,沈教授母親謙虛地說:「運氣運氣啦!」,接著,賣菜的阿娟也跑道賀:「歐巴桑,模範母親耶,有夠厲害!」,沈教授母親還是謙虛回應「運氣運氣啦!」,沒想到有人接著問:「歐巴桑,妳是模範母親,妳兒子是大學教授,妳跟妳兒子到底誰比較厲害?」。沈中元教授的母親很快回應,「我小學沒畢業,我兒子拿博士,當然是我的肚子比較厲害!」這就是掌握「陽關三疊」的訣竅,運用前面的鋪陳,讓最後的轉折引發效果。除了對話,善用肢體動作,讓人對於故事與設計過的「肢體語言」更加印象深刻。
許多人喜歡的黃色笑話,絕對不可提及器官,其中的巧妙便是「想入非非,點到為止」,要留下想像空間,那才是高段幽默。有一次10幾個學生到家裡,看見教授夫人,一名學生讚美太太漂亮又有氣質,沈教授也調皮地回應學生,「師母漂亮是麗質天生,有氣質那是跟我同床共枕20幾年」。
除了自生活經驗取材,也可借用「古今故事」發揮幽默。傳說清朝紀曉嵐從小資質就高,他的老師眼見紀曉嵐愈來愈厲害,想證明自己比學生更高明,於是出題考試。老師提出右聯「眼珠子,鼻孔子,珠子竟在孔子上」。意思是,你再怎麼厲害,總是我學生。你是朱子,我是孔子。紀曉嵐妙回左聯「眉先生,鬍後生,後生還比先生長」。
而許多人常說的「腦筋急轉彎」就是沈中元教授所說的「語言節奏」。大家平時可以多蒐集「腦筋急轉彎」的題庫,以便不時運用。但「腦筋急轉彎」不是真的要把人考倒,而是在講完題目之後,自己盡快宣布答案,引發笑聲,待笑聲漸歇,再講第二題和答案,讓笑聲再起,緊接著講第三題和答案。讓笑聲一波接一波,像波浪一樣產生節奏。
多年來,沈中元教授以風趣的演說來傳遞知識與正面能量,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擁有幽默的態度,來面對人生的風雨病痛。疫情或許阻礙了國際間的頻繁移動,也有人必須短暫隔離、足不出戶,但是,心是任何事物都無法綑綁的。這也是沈中元教授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際,最希望與大眾分享的心靈錦囊。